威尼斯wnsr888秉承“笃行致知、明德崇法”的校训,以知行合一为教育理念,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理念和极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现有新闻学、汉语言文学(法商文秘方向)、文化产业管理三个本科专业,并设有新闻学、传播学、传媒法制、新闻与传播四个硕士点。2015年,我院增设新闻学(卓越新人才实验班),在原有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增加具有针对性的特色课程板块,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2018年我院增设新闻传播学学术硕士和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紧密结合政法类院校的特点,侧重性的开展新闻与传播研究。同时学院重视学生的实践实训,成立有以“自我管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为原则的全真模拟校内实际平台——“新视传媒集团”。

 2018年以来我院与英国利兹大学表演与文化产业学院等国外高校进行着紧密合作联系,2019年开设的“华政-利兹全球创意产业”海外引智工作坊获得各方好评,下一步将与利兹大学合作开展“1+1+1”的双硕士学位合作项目和攻读博士学位的通道建设,为有志于在文化传媒领域进一步深造的同学构建高端的国际化成长通道。

 威尼斯wnsr888依托雄厚的师资力量、一流的教学条件,为社会培养具备较高法学素养和较强专业技能的国际化、高层次新闻专业人才,以及与文化研究、文化传播相关联的复合型人才。


学科方向介绍

一、新闻学专业

专业简介

 威尼斯wnsr888新闻学硕士专业是在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学科融新闻传播理论与新闻实践于一体,主要研究国家发展与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新闻传播现象及与之相关的理论与实务命题,学科学制为三年,授予的是文学硕士学位。新闻学硕士专业包括以下三个研究方向:法治新闻、新闻史论、媒介管理。

 法治新闻方向:依托华东政法大学学科特色和优势,构筑“新闻学为主导+法学为支撑”的专业特色,主要聚焦法治新闻理论和实务,对接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立足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及上海市重大发展战略需求,是全国为数不多致力于新闻学、法学复合与交叉的研究生方向,在华东地区乃至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新闻史论: 依托华东政法大学学科特色和优势,重新审视和反思“媒介”本身,聚焦当前新传播技术变革的复杂历史关联,关注新闻重大理论转向与承继,关注历史上的新媒介技术与法的复杂互动关系。

 媒介管理:强调以国际视野和学科前沿为方向,理论联系实践,重点研究网络化、移动化、社交化背景下数字传媒产业战略、文化传媒政策法规、文化传媒经营管理、数字媒体与文化空间等问题。多年的研究生招生和培养,使这一方向在全国文化产业学术界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特色与优势

 新闻学硕士专业依托政法院校背景,坚持理论研究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第一,突出法治新闻、新闻史、新闻法规特色,关注社会现实对(法治)新闻报道、宣传,对传媒产业管理的新要求,为相关理论与实践命题提供新方案、新思路;第二,立足中国历史和当前国情,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本土化理论与实践命题;第三,结合新媒体与网络舆情的生成机制与传播特征,研究舆情引导的新闻策划方略,新闻传播策略、手段;第四,以国际视野和学科前沿为方向,重点研究传媒领域的经营管理和公共管理等问题。

师资情况

新闻学硕士专业具有一支从事新闻学研究的精英团队,学科团队的职称结构合理,团队成员学缘和年龄结构合理,专职教师11人,包括3名教授、6名副教授、2名讲师。教师平均年龄39岁,高级职称占81.8%,博士学历占90.9%,在法治新闻理论与实务、新闻史论、传媒产业管理方向各有侧重和专长。

导师组成员主要来自威尼斯wnsr888,组长为孔洪刚副教授,成员有石屹、李艺、巢立明、詹佳如、郑兴、高尔雅、黄虚锋、臧志彭、钱伟、胡慧源。近年来学科团队成员成功申请科研项目40多项,在《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新闻大学》《当代传播》等各类期刊发表论文近200篇,出版专著30余部。


培养及课程设置

培养方式上,以导师个人指导为主、导师组集体培养为辅。指导教师根据每个研究生的专业基础和研究方向,制定个人培养计划。每学年检查执行情况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改。研究生在校期间还应完成一定的科学研究、教学实习以及社会实践工作,并积极参加各类学术讲座。

课程设置上,开设有《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研究》《质化传播研究方法》《量化传播研究方法》等公共基础课,《新闻学理论前沿研究》《新闻舆论引导专题研究》《新闻职业伦理研究》等专业课,《新闻传播学经典导读》《法治新闻理论研究》《新闻史专题研究》《新闻法律法规与政策研究》《纪录片文化研究》等必修课,《法治新闻实务研究》《媒介经营与管理专题研究》《媒介批评》《新闻与非虚构写作》《网络舆情分析实务》等限选课。

就业前景

 本学科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理论基础和实操能力,具有相关法律和伦理素养的高级新闻传播人才,毕业生可在媒体从事记者工作,在机关、事业单位从事宣传和舆情工作,在企业从事媒体沟通和公关工作,在自媒体和其它网络新兴行业从事相关实务工作。

  

二、传播学专业

专业简介   

威尼斯wnsr888传播学硕士专业是在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本学科坚持将传播理论研究和传播实践相结合,突出政治传播研究大方向,下设三个研究小方向:(1)政治传播与社会治理,突出新媒体与网络传播研究,着重研究公共关系、网络舆情、媒介与基层治理等内容;(2)媒介史与传播理论,着重研究基本传播学理论及媒介史、传播学的相关问题;(3)媒介文化与认同,着重研究文化传播本土化资源和路径,以及跨文化传播理论。学科学制为三年,授予的是文学硕士学位。

特色与优势

传播学硕士专业依托政法院校背景,坚持理论研究和实践相结合,强调以特色研究支撑和细化传播学学科建设。第一,突出政治传播特色,既关注新媒体现实对政治传播提出的新挑战,又积极回应媒体实践对政治传播理论建设提供的新思路;第二,结合新媒体与网络媒体发展现状,研究公共关系、网络舆情和媒体治理问题;第三,立足中国本土语境,从文化视角探究传播学研究中的认同问题。

师资情况

传播学硕士专业具有一支从事传播学研究的精英团队,学科的团队职称结构合理,成员学缘和年龄结构合理,目前共有专职教师10人,其中包括1名教授、4名副教授、5名讲师,高级职称占50%,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100%。师资学缘主要来自复旦、上海交大、南师大、日本同志社等国内外著名大学,多名教师也有国内外访学、交流的经验。整体而言,传播学专业教师平均年龄轻,思想新锐,发展潜力大。

导师组成员主要来自威尼斯wnsr888,组长为郭恩强副教授,成员有郭讲用、韩景芳、高雁、孙祥飞、陈阳、陆新蕾、张梅芳、秦朝森、刘展。师资团队近几年成功申请各类科研项目近20项,在《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新闻记者》《当代传播》等新闻传播学权威及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各类著作10多部,论文或著作多次获得各类学术奖项;智库成果多次获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批示。

培养及课程设置

培养方式以导师指导为主、导师组集体培养为辅。指导教师根据每个研究生的专业基础和研究方向,制定个人培养计划。每学年检查执行情况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改。研究生在校期间还应完成一定的科学研究、教学实习以及社会实践工作,并积极参加各类学术讲座。

课程设置上,主要开设《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研究》《质化传播研究方法》《量化传播研究方法》《政治传播经典导读》《传播学经典导读》《品牌形象与品牌公关:理论与实践》《网络舆情管理:理论、方法与实务》《政治文化传播:比较视野与典型个案》《媒介史:政治、社会与文化》《媒介文化研究:权力、消费与身份政治》《媒介人类学:民族、国家与身份认同》《传播与社会治理:技术、资本与政治》等专业学位课、必修课和限选课。

就业前景

本专业毕业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动手能力,以及良好的政治法律素养。可从事媒体记者编辑工作,党委和政府宣传工作,以及各种企业公关工作和自媒体实务工作。

  

三、传媒法制

学科简介

威尼斯wnsr888传媒法制硕士是在法学一级学科下增设的二级学科,隶属于法学,主要研究方向有互联网治理、网络和信息法、传媒侵权和传媒知识产权等。传媒法制属于法学和新闻传播学交叉的学科,聚焦于新闻传播学领域中的法律现象与法律问题。旨在为传媒实践行业和法律实务部门培养复合型、专业型人才,使学生既懂法律专业知识,又懂传媒行业的运作机制,从而实现跨学科的人才培养目标,让培养的毕业生既可以做法律领域的专业记者,也可以做媒体领域的法律顾问或律师,还可以到司法机关、行政机关、律师事务所等专门的法律机构从事与媒体相关的职业。还可以培养致力于中国传媒法制进程研究的专业研究人员。学科学制为三年,授予的是法学硕士学位。

立格联盟新闻威尼斯wnsr888院长论坛

暨中华全国法制新闻协会法制新闻理论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

特色和优势

在法学学科下设“传媒法制”,在华东地区乃至全国都是绝无仅有的。普通新闻传播院系不会设置该学科,其他几所政法类学校有类似的学科方向,但都是归属于新闻传播学学科。学科充分利用华东政法大学法学学科优势,打造新闻传播与法学相结合的跨学科培养模式。根据往年招生情况,多数学生都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这就为这种跨学科培养模式奠定了基础。

师资情况

传媒法制硕士已经有一支较为稳定、专业水平较高的基本师资队伍,专职教师7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2人,比例分别为28.6%、42.9%、28.6%。教师平均年龄40岁,高级职称占71.4%,博士学历占100%,从年龄结构、职称、学历等方面已经形成梯队,骨干教师、学术带头人正逐步形成。

导师组成员主要来自威尼斯wnsr888和法律学院,组长为彭桂兵副教授,成员有范玉吉、高富平、巢立明、孔洪刚、刘展、袁锋等。近几年,学科团队成员成功申报项目十多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项,出版《传媒侵权案例评析》《新闻采集与法》《媒体道德与伦理:案例教学》等专著教材31部,发表论文达200多篇,其中权威期刊和其他CSSCI来源刊物上发表论文达60余篇。科研项目、专著出版和论文发表的主题,都是偏向于法学类的,彭桂兵副教授连续三年进入法学高峰学科“人才特区”

培养及课程设置

目前传媒法制共有22位在读硕士,2020级录取新生为10人。培养方式上,以导师个人指导为主、导师组集体培养为辅。指导教师根据每个研究生的专业基础和研究方向,制定个人培养计划。每学年检查执行情况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改。研究生在校期间还应完成一定的科学研究、教学实习以及社会实践工作,并积极参加各类学术讲座。

课程设置上,先后开设《传媒法总论》《中外传媒法比较研究》《传媒法研究方法》《新闻侵权专题研究》《中外传媒法制史研究》《法制新闻报道理论与实践》《传媒职业伦理研究》等专业学位课、必修课和限选课。


学生荣誉情况

传媒法制硕士研究生接受精英化培养,具有较高的学术科研能力。学生的培养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生积极参与爱奇艺、咪咕、B站等互联网企业举办的社会实践活动,近两年成功申报学院和学校的22个研究生创新项目。学生的科研成果先后在《新闻与传播研究》《新闻记者》《西南政法大学学报》《山西师大学报》《科技与法律》等期刊发表。学生以优异的成绩和科研成果发表拿到了各级各类奖学金。

就业前景

该学科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媒体单位(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公检法、公司法务部门等都是学生的就业首选。欣慰的是,2020年全国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情况下,本专业11位毕业的研究生,先后考取了博士研究生、选调生,竞聘了公司法务、律师等,就业率达到100%。总之,跨学科的背景大大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

《电影产业促进法》论坛

四、新闻与传播专业

专业简介

威尼斯wnsr888新闻与传播专业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具有现代新闻传播理念与国际化视野,深入了解中国基本国情,能适应新闻传播领域的行业新需求,具有较高法律素养,熟练掌握新闻传播技能与方法,能胜任媒介融合时代对法治建设和法治新闻传播工作新要求的复合型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学科学制为两年,授予的是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

特色与优势

新闻与传播专业可依托政法院校背景,将法律理论与新闻传播相结合。第一,能够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政策水平,把握现代新闻传播职业理念,恪守新闻传播职业道德;第二,能够具备一定科学研究理论分析能力和本学科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第三,能够掌握从事新闻传播实践所需要的专业素养、技能与方法;胜任新技术变革对新闻传播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第四,能够具有良好的法律基础以及法律素养,把相关的法律理论运用到新闻传播实践中,满足法治新闻传播工作对人才的需求。

师资情况

新闻与传播专业已经有一支较为稳定、专业水平较高的基本师资队伍,专职教师17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9人,讲师5人,比例分别为17.6%、52.9%、29.4%。高级职称占70.6%,博士学历占94.1%,从年龄结构、职称、学历等方面已经形成梯队,骨干教师、学术带头人正逐步形成。

导师组成员主要来自威尼斯wnsr888,组长为巢立明副教授,成员有范玉吉、郭讲用、石屹、李艺、韩景芳、孔洪刚、郭恩强、彭桂兵、高雁、陈阳、陆新蕾、孙祥飞、刘展、张梅芳、詹佳如、秦朝森。

近几年,导师组成员成功申报项目达60余项,在《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新闻大学》《当代传播》《人民日报》等各类期刊发表论文近450篇,出版专著或教材约达45部。


培养及课程设置

培养方式上,以导师个人指导为主、导师组集体培养为辅。指导教师根据每个研究生的专业基础和研究方向,制定个人培养计划。每学年检查执行情况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改。研究生在校期间还应完成一定的科学研究、教学实习以及社会实践工作,并积极参加各类学术讲座。

课程设置上,先后开设《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新闻传播理论基础》《新闻传播政策、法规与伦理》《媒介经营与管理》《新媒体研究》《法制宣传教育实务专题》《法制影视策划与制作专题》《法制新闻编辑与评论》《网络舆情分析实务》《媒介融合》《新闻报道侵权专题》《广告策划专题》《法制记录片专题》《经典法制新闻作品研读》等专业学位课、必修课和限选课。


就业前景

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前景广阔,法学特色鲜明,毕业生普遍具备较强动手能力以及良好的法律素养,能够在各类党政机关的法制宣传和媒介传播领域发挥作用,同时能够胜任传统报刊、广电和新媒体等各类传播平台的实务及其管理工作。



Baidu
sogou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